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个人所得税是关系每个工薪族切身利益的大事,每次个税改革都能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

个税改革是涉及起征点、征收范围调整,专项附加扣除的系统工程。但在居民心目中,起征点才是最能引起话题的焦点,但每一次改革结果都与大众期望值有强烈落差。

2023年,“稳经济、扩内需”的战鼓已经擂响,与刺激消费相关的个税改革又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一次,大众对于起征点的调整目标能实现吗?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正在酝酿中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成为优先表述的重点工作。如何扩大需求,增加居民收入是今年要打的攻坚战。两会刚结束,关于个税新一轮改革的建议,已经列入全国人大议事日程。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建议,优化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征收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和标准。此前预算草案报告在今年财政改革发展工作中也提及,研究优化个税综合所得征税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这意味着我国将要进行新一轮个税改革。在共同富裕目标下,需要充分发挥个税收入分配调节效应,逐步扩大综合所得范围,而哪些收入类别纳入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另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引入的6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扣除方式也可以进一步完善,更好体现量能负担原则。

全国人大财政委的个税改革报告,提出时间恰逢两会期间。每年两会,个人所得税问题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必提及的热点议案。其中,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建议最引人瞩目。

今年全国人大会议,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带着“调整个税起征点”“保护创新型企业”等多份建议上会,尤其是关于提高个税起征点至10000元的建议,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从2003年起,董明珠连续5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据统计,在她历年提交的两会建议中,曾经九次提交关于个税起征点调整的议案。

2010年,董明珠提出,建议调整个税起征点及征收方式促进社会公平,扩大内需;2015年,她再次提出调整个税起征点;2017年至2023年,连续七年对个税起征点进行建言。其中,她在2018年就提出将个税起征点提到10000元。

今年,董明珠再一次提出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的建议,为什么会如此坚持?

董明珠在记者采访中强调了提高个税起征点的必要性:“社会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提高个税起征点,让年轻人手上有更多的钱、更敢去消费,也能给工薪家庭带来更多幸福感。”

每年两会,与某些代表、委员靠雷人的奇葩提案登上热搜不同,董明珠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的建议,在某网络平台吸引了超过1亿的阅读量,网友纷纷跟帖表示赞同,可见这是一个袒露露群众心声的好提案。

个税起征点提高到10000元的建议到底可不可行,今年的个税改革能否如愿呢?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一路争议中走来的个人所得税改革

我国个人所得税历经多次调整改革,总的趋势是起征点不断提高,附加扣除项日益增多,目的都是减轻居民的纳税负担。

仅仅在去年,疫情严重,居民收入大受冲击时,个人所得税征收都有数次微调。

2022年3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的公告》,公告在原有的六项专项附加扣除的基础上,增设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的个税抵扣项目。

2022年9月30日财政部下发公告,要求对出售自有住房并在现住房出售后1年内在市场重新购买住房的纳税人,对其出售现住房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予以退税优惠,执行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就跟历次个税起征点调整都令群众失望一样,政府在个税上的扣除政策也让大众无感。原因在于,个人所得税已经从设立时的富人税,演变成工薪阶层的普适性征税,居民减少的微量税款与沉重的生活负担根本不成比例。

我国于1980年开征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800元。以后历次个税改革,起征点从2006年的1600元到2008年的2000元,2011年的3500元,2018年的5000元。个税起征点的确在不断提高。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缴纳个税?这个问题官方并没有准确公布的数据。根据2022年媒体对前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的采访中透露,目前全国缴纳个税的人数大约在1亿人左右,这个数据与7.5亿多的适龄劳动力相比,只占到了大约14-15%左右。

问题是,个人所得税的现实功能已经与开征之初的宗旨大相径庭。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1980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是800元,当时全国职工月平均工资只有64元;2018年,个税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而全国月平均工资是5698元。1980年的个税起征点是全国月平均工资的10倍以上,而2018年的个税起征点竟然比全国月平均工资还低。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0年仅有247元/年,2022年则上升到3.69万元/年,40余年增长150倍。而个税起征点从800元提高到5000元,40多年仅增长6.25倍。

我国个人所得税全称是个人收入调节税。上世纪八十年代,个人所得税确实有调节高收入的作用。但在今天,个税已经成为对工薪阶层的普适性征税。需要缴纳个税的月收入5000元以上中产阶层,正是社会消费的中坚人群。

中产阶层的工薪收入是个税的最大来源,而明星网红、富翁企业家却有种种渠道避税甚至逃税。普通人收入和税负的不平衡以及富人打工人纳税上的不公平感,才是居民对个人所得税吐槽的原因。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中国居民消费乏力的收入根源

据官方数据,2022年,全国税收收入16.67万亿元,比上年下降3.5%。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从主要税收项目看,2022年,国内增值税比上年下降23.3%,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4.5%;国内消费税增长20.3%,企业所得税增长3.9%,个人所得税增长6.6%,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15.4%。

去年,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出台了大力度的减税措施。但从实施负担上看,税负减轻的主要是增值税、出口退税等企业税种,而消费税,所得税等个人税种仍在增长。个人所得税增长6.6%,远高于税收总收入-3.5%的增速。在去年,居民收入受严重冲击时,家庭和个人税收负担仍在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和投资是拉动GDP的主力军,消费长期是拖后腿的角色。原因与我国劳动者在经济成果分配中的比例过低有关。不是老百姓不想消费,而是确实没钱消费。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据有关机构测算,2021年,美国在职劳动者税前工资总额125385亿美元,人均77782美元。2021年,中国在职劳动力总数是美国的4.72倍,税前工资总额445936亿人民币,折合69056亿美元,只有美国的55.1%;人均税前工资58471元,折合9055美元,仅为美国的11.6%。我国职工的税前工资占GDP的38.8%,比美国少15个百分点;税后工资占GDP的26.6%,也比美国低9.8个百分点。

焦点| 2023年新一轮个税改革又将启动,10000元起征点能实现吗?

转移支付和退税也是居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去年,美国退税和转移支付金额为41473亿美元,占GDP的16.3%。全体美国人人均从政府拿到了国民再分配收入12644美元。

2022年,我国通过转移支付手段向居民转移支付了97177亿元,折合14456亿美元。我国去年GDP为美国的71%,但对居民的退税和转移支付,只有美国的34.9%。退税和转移支付占GDP的8%,不及美国一半。全体国民人均从政府拿到国民再分配收入6891元,折合1025美元,只及美国人均的8.1%。

依靠劳动收入生活的国民是任何国家消费力的绝对核心,增加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比例,才是增强内需的正确办法。

本次全国人大财政委提出的个税改革建议,字面上仅指“优化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征收范围,完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和标准”,似乎并不包括提高个税起征点。据专家解读,优化征收范围是扩大居民从各种途径获得的收入。未来居民的个税征收范围还将扩大,但是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会增加。

不管个税如何改革,如果普通居民个税负担减轻幅度不大,工薪阶层个税缴纳比例占个人所得税的份额居高不下,所谓的个税改革就失去了意义。

董明珠在人大上提交的议案,除了将个税起征点从5000元提高到10000元,还建议完善阶梯税率,在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分级最高档96万元/年的基础上增设一档200万元/年(对应税率50%-55%)。其用意就是:富人应该多缴税。

在个税改革上加强征管是必要的,但是,倾听群众和代表的建议,使个人所得税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才是个税设立的最大价值。

(申明:凡转载本头条号原创文章,须取得授权,并注明“转载自【中国地标城策院】头条号@许子 原创文章”,否则视为侵权并被追究责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