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养老金上涨太快了,并提出一个新方案,大家会赞同吗?

养老金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最近又引发热议了,起因是有专家提出目前的养老金上涨速度太快了,不利于就业市场的活力激发与养老金金融结构的发展,并提出了新发案,引发各界热议,对此大家褒贬不一。

专家认为养老金上涨太快了,并提出一个新方案,大家会赞同吗?

一、养老金上涨过快是好是坏?

先来看下,专家是在怎样的一个经济背景下提出养老金上涨过快的观点:这几年受疫情反复扰动,宏观经济面临巨大压力,小至个人,大至民生行业无不勒紧腰带过紧日子。就业难、企业难、信心缺失是当前经济的主要表征。

而在这样的经济收缩背景下,养老金去年仍录得4%的涨幅。虽然幅度近几年都有所下滑,但这已是养老金连续18年上涨

养老金的资本累积源于年轻人的费用上缴,换句话说年轻人的现缴才有老年人养老金的现发。那当下劳动者的挣钱速度在放缓,而养老金的支出却在上涨,甚至养老金的涨幅超过工资上涨的幅度,这是有悖于宏观经济收支平衡的。

专家认为养老金上涨太快了,并提出一个新方案,大家会赞同吗?

其次,由下一代承担上一代人退休收入的养老金模式,或许在可见的未来养老金会出现严重的供需缺口,即由于老龄化与出生率的同向下降,供需失衡的概率在逐步上升。

据数据统计,广州年轻人“赡养”老年人的比例为5.84:1,即近6个年轻人需要负担一个老年人的退休费用。由此推论全国的平均抚养比大概在3:1。

我国在21世纪初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叠加年轻人晚婚晚育,甚至拒绝生育,出生率逐年下滑的情况,有专家预测到2050年,抚养比可能会达到1.22:1,即1个年轻人需要要负担1个退休人员,社会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但是也有声音表示:养老金的上涨并不能覆盖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物价成本的提高。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是在职业生涯中按时按量完成自身对社会的价值贡献的合格劳动者,其在退休后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是他们的合法权益。且养老金作为生活补助,其上涨幅度实际上是跑输通货膨胀的,因此养老金的上涨应当属于合理范围内的上涨。

专家认为养老金上涨太快了,并提出一个新方案,大家会赞同吗?

对此我们应当辩证的去看待,是否上调养老金与前一年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就像弹簧一样,经济疲软的时候,调低上涨幅度,微涨或是不涨实际上都是可取的,以此减缓就业者的压力,维系社会平衡;经济发展强劲的时候,在合理范围内调度,在3%-5%以内都是正常可接受的范围。

二、新方案的提出动了谁的奶酪?

专家提出意见后,当然紧接着要提出解决方案:专家建议分档上调,即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金额分为三级,金额越高,增幅越低。

比如说养老金在3000元以下的,涨幅为10%;3000-6000元的,涨幅为5%;6000元以上的,不再增加。这样做的话实际上是为了缩短养老金中的收入差异,同时给定上限,这就意味着不再是单纯的多缴多得,工龄也不起绝对作用。在终端做到相对平衡。

专家认为养老金上涨太快了,并提出一个新方案,大家会赞同吗?

对于已退休人员而言是比较大的变化和转折。因此反对的声音基本来自于既得利益者。对于养老金的改革实际上是历史遗留问题了,大家都在等养老金改革的落地。随着老龄潮的逼近,这个问题更加难以回避,解决方案势必要被提上日程。加强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也需要个人的提前准备。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曾提出“未来国家统筹养老金的手段需要个人账户养老金加以支持配合,才能使养老保障达到更满意的水平”。周小川在2002-2018年期间曾是中国央行行长,是新中国任期最长的行长,他的发表讲话有重要指导意义。

专家认为养老金上涨太快了,并提出一个新方案,大家会赞同吗?

落实到我们个人,就是要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提前为自己储蓄养老。当然在房贷、车贷、赡养老人、培育小孩等生活压力下,这是很难调动起个人积极性的,所以国家从企业和个人激励两方面着手,共同搭建个人养老金这个辅助蓄水池;另一方面继续推出税收激励,足够的税收激励才能创造水源注入养老金这个大蓄水池。

养老金改革是顺应时代的召唤,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更健全、完善的养老金体制。回到现实生活层面,做好本职工作,在岗位上发光发亮才是我们当代人最可靠的养老金。

最后想问下大家,你打算几岁开始给自己储蓄养老金呢?感谢阅读,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个关注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