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局出现了怪现象,大量人员排队退保,终于有专家为百姓发声

人们在找工作时,“五险一金”的配给,向来是一项很重要的衡量标准,其中的“五险”就是指社会保险,简称社保。长期以来,人们非常重视社保的作用,但最近不少地方社保局却出现了怪异现象,大量人群排长队进行退保,相关领域专家对此也做出了解读。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大量退保的呢?对于专家的发声人们反应如何呢?社保具体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在人们生活中遇到较大事项和风险时,能够起到兜底的作用。我国社保具体缴纳方法,根据人员身份的不同而不同。比如企事业员工,由单位负责缴纳相当大的比例,个人负责剩余部分,一般在每月发工资时进行扣除。再如自由工作者,由于没有单位的依托,所有缴纳部分要由个人完全负责,一般到区县一级的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企事业职工在职期间会一直缴纳,自由职业者缴纳够至少15年。企事业职工在退休之后就可以享受相关待遇,自由职业者参照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但这次多地出现的排队退保现象,肯定是人们根据自身实际,权衡利弊做出的决定,绝对不是一时冲动之举。首当其冲的原因是延迟退休的政策。虽然国家将具体政策的制定权力下放到了省一级,但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男性65周岁,女性60周岁或者55周岁退休,几乎已成很多省市的定局。这对于一直交社保的人员就很不友好了,之前想着很快熬到退休,就可以慢慢回本了。这下退休延迟了,不仅到了之前的岁数享受不到该有的红利,相反还要继续缴纳社保,一进一出之间可差距不少。有人算了一笔账,在65周岁退休的情况下,必须活到80周岁才能回本,这还不考虑通货膨胀造成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因素。“有命交社保,无命领社保”成为很多人最大的担心。对于自由职业者,本来就是为了年老之后有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这下可好,自己辛辛苦苦坚持交了钱,还要随着企事业职工一起往后延领取福利的时间,也是越想越不划算。另外一个原因,是医疗保险改革导致。国家将逐渐减小医保中个人账户比例,加大统筹账户比例,这本是使用社会力量共同抵御大病风险的有力举措。可对于很多有慢性病但又不够严重,或者对于自认为身体一直还很不错的人,短期内也显得不够友好。他们不想自己交的钱去给别人做了嫁衣,再加上当今很多商业保险也有大病报销功能,因此认为坚持缴社保不划算。关于人们纷纷退保的现象,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解读。其中有个叫徐云波的专家认为,社保本来是起着兜底作用的,是百姓生活的最后一道屏障。在人们生活普遍还不是特别富裕的情况下,不能操之过急,而应该更多倾听民意,循序渐进地做出改变。人们听到了该专家的话语之后普遍竖起了大拇指,这真是难得的良心专家啊。在见识了多位专家的“坑民”言论之后,终于有专家能够从百姓的立场,从人民的角度来发声,因此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保险本应体现社会诚信和契约精神,在经济学上来看,其实质是一种合同,或者称为协议。正如徐姓专家所讲,社保改革不能随着退休制度的改革直接一刀切,而应该分步骤分阶段实施。在人们开始交社保的时候,就应该订立了相应的原则,明确了相应的制度,因此最好的方法是坚持“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这当然给政策执行者出了难题,以前60周岁就退休了,现在还没有退休,难道直接领取退休金不成?这可以采取折中的办法来解决,延长的工作年度个人就无需缴纳社保费用了,单位依然缴纳上,退休后通过增加每年金额的数量予以返还。自由职业者参照此办法灵活执行。社保局排长队退保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延迟退休和医保改革等造成的,部分专家为民发声,也终于赢得了人们的认可。读者朋友们,你认为人们纷纷退保还有什么何原因吗?专家的说法有道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