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基金监管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发展报告(2022)》:新形势下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应从四个方面发力

2023年3月2日,《中国医疗保险》杂志社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医保基金监管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指出,随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法治医保建设的全面铺开,医保基金监管领域的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亟待提速提质,并应以此为突破口,提升基金监管工作效能,促进规范执法成为医保系统工作人员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对此,蓝皮书提出4方面建议:一、从规制上明晰执法规范一方面,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不断织密扎牢基金监管的“制度笼子”,健全法律为统领、行政法规章程及规范性文件为配套的完善的医保基金监管法制体系。另一方面,推进国家待遇清单制度落实,推进智能审核规则应用,推进监管执法信息共享,实现医保基金监管标准体系统一。二、从源头上厘清执法权限认真对照《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明确的医保基金监管行政执法权限,依法履行行政检查、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职责。具体来看,严格规范委托执法和第三方协助执法,全面落实“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制度,加强行政监管与协议管理的衔接。三、从程序上约束执法行为一是落实执法制度。深入贯彻实施医疗保障系统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细化落实举措。明确医保部门负责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在法制审核工作中的作用。二是统一执法文书。对照国家医保局《医疗保障行政执法文书制作指引与文书样式》,正确选择、使用并结合实际规范制作执法文书。三是压缩执法弹性。结合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细化、量化基金监管行政处罚的裁量标准。加大《规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宣传贯彻力度,注重从源头上防范畸轻畸重、同案异罚、宽严失度等问题,切实提升执法公信力。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法规定,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执法与普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典型案例对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的引导、规范功能。四、从保障上提高执法效能一是前移执法关口。依托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加快医疗保障智能监控子系统落地应用,积极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全面推行信用承诺,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依法依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加快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二是提升执法能力。强化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思维养成教育,开展系统化、标准化的行政执法能力综合培训。依托医疗保障智能监管系统,加强对执法活动的即时性、过程性、系统性管理。三是严格执法责任。开展医保基金监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推广示范案卷,强化执法质量管控。强化对执法活动的监督,不定期开展执法实践交流,引导执法人员自觉履行法定职责、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参见《医保基金监管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发展报告(2022)》 p27~3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