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两会”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提案,再次引起人们关注。有些提案有人情味、有烟火气,被普通百姓拍手称快!
比如,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张其成提案:2023年改变养老金的计发方式,给所有退休人员每月统一发5000元养老金,体现退休待遇人人平等。张其成分别在2020/2021/2022连续三年提案“实行全民免费医疗”,被百姓誉为好代表、好委员。
一石激起千层浪。张其成的提案,顿时引发网络热议。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能不能实现呢?好好分析一下:
【一】支持者的意见。
【1】养老金差距过大,不利于共同富裕。我国有三类退休群体,养老金最高的是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平均5000多元;其次是1.2亿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每月3000元左右;再次是1.6亿农村老人,全国平均养老金也只有188元/月。统一发放5000元,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2】市场的归市场,福利的归福利。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就是最大的民生。养老金在任何国家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而不能走市场化的道路。既然是福利体系,就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化运行。每月统一发5000元,属于社保和福利体系,体现出国家对老年人的兜底政策,而不是市场经理。
【3】在职时体现了时代红利,退休后体现人人平等。工作时按照市场化原则,凭能力、业绩、贡献、价值获取薪酬福利,已经拉开了收入差距,再加之房产升值、投资理财,充分享受到了时代红利。退休之后不再工作,身体都是一样在走下坡路,高收入群体不要再追求高养老金了,让低收入群体多涨一点,否则,共同富裕的目标永远无法实现。
【4】统一发养老金,有实践经验。我国建立了最低工资保障线制度,比如,在某地不论什么职业工资不能低于2000元。养老金也应该建立最低保障线制度,比如,法国规定退休之后到了65岁,不管以前缴没缴社保都能领取基本养老保障金(每月1200欧元)。所以,给退休者统一发最低养老保障金,让人人老有所养。
【二】反对者的意见。
【1】违反市场法则。目前的养老基金收入以打工人的社保缴费为主,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多缴社保、多领养老金,天经地义。
【2】挫伤积极性。养老金缴费基数为60%--300%,本意就是“控高保低”,多缴多得。如果统一发5000元,有钱人就不愿意按照300%缴社保了。
【3】违反了上调机制。养老金的计发是按照当地社平工资水平、缴费的水平、缴费的指数等要素来计算,上调机制采取了定额、挂钩、倾斜三结合的模式,不可能做到一个标准。
【4】生活成本差异。统一发放5000元养老金,在偏远地区能吃香的喝辣的,在一线城市只能吃菜叶子。农村老人能有5000元养老金等于天上掉金砖,多缴社保的人吃亏了。
【5】走平均主义的老路。不管退休人员的差异,不管地区差异,一律发5000元,这是一种吃大锅饭的“均贫富”行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并非所有高收入群体都有“救济低收入群体”的胸怀。
【6】养老基金兜不住。2022年养老基金总结余7万亿元。如果所有退休人员每人发5000元,年支出高达17.4万元,养老基金无法承受。
【三】1963年至1973年出生的有福了。
如果张其成的提案能够落实,1963年至1973年出生的人,即:1963年出生的男性,1968年出生的女性干部,1973年出生的女性工人,将成为第一批享受统一发5000元养老金的人。毕竟全国养老金平均在3000元,刚退休就能拿到5000元,真是太有福气了。
PS:实事求是地说,提案很美好,现实很骨干。如果把两者进行综合处理,建立“基本养老金+挂钩养老金+倾斜养老金”机制,可令所有退休人员都满意。每人统一发3000元基本养老金。然后再给缴费高、年限长的人多发挂钩养老金。给偏远地区、高龄人员等需要特殊照顾的人再发倾斜养老金。既不损害高收入人群的利益,又关照了低收入群体的需求。
PS:您赞同吗?多多转发,让更多的人讨论,共同促进政策更加温暖。